为精准解决粤北地区“头雁”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指导“头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头雁”产业发展及孵化带动能力,助力广东省“双百行动”、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领航。2024年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曹藩荣、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肖爱军部长等导师,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粤北之行“头雁”导师回访调研工作。 “头雁”学员代表十余人参加。
华农导师团在阳山县迎宾馆与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茶企代表、广东“头雁”华农学员代表合影
导师团深入粤北“头雁”学员茶叶主产区、粤北果蔬及粮油生产基地,与学员深切交流探讨,并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答疑解惑,对学员们在生产经营、品牌创建和产业融合中遇到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操作方案。
据悉,本次回访的指导对象为广东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我省承担机构之一,为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建立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导师团通过现场指导、召开座谈会、互访交流会等形式开展,首先回访了粤北清远茶业主产区的英德市黄花镇岩背峰林茶叶公司、广东省德高德T3茶园,清远市阳山县雾绕山茶园专业合作社。曹藩荣院长充分肯定英德市黄花镇岩背峰林茶叶公司的老梅占品种进行创新工艺研制“焖烧香”黄茶的做法,鼓励岩背峰林茶企传承客家老炒泉技术,发挥“炒米香”特色,并对炒绿茶易碎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华农导师团与粤北“头雁”学员在清远茶业基地合影
作为广东省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德高信T3茶园集茶园观光,茶品展厅、茶道推广、茶宴体验于一体,尤其是茶宴食品的研制,别俱一格,如火龙果茶汁淮山(江山一点红)、茶香煎牛扒、桅子茶香豆腐等深受游客喜爱。在茶旅景观打造方面,导师团队点化“如意茶文化长廊”,把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身心与灵魂再次碰撞出“心灵与山水同美”的美妙。作为零起步的“头雁”代表学员刘志明,参加2023年华农“头雁”培育项目现代茶业班后,找到了茶产业发展方向。在短短30天内,把原有茶厂重视布置焕然一新,在导师团指导下,采购一批专业茶业加工设备,信心满满备战2024年春茶,并积极在周边三个乡镇进行老树茶园、古树茶摸底调研,入村与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对接,举办华农“头雁”联农带农,振兴粤北山茶动员(签约)会,从挂牌保护古茶树到发放茶青采购定金,真正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导师团对雾绕山专业合作社的实干精神表示肯定。
华农“头雁”学员向曹藩荣院长介绍德高信T3茶园集茶园发展情况
为拓宽华农“头雁”学员视野,提高粤北高端茶叶研发水平,1月19日导师团携同“头雁”学员召开了首届“粤北山茶(阳山)研讨会暨广东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培育项目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回访评审会”。会议认真听取了阳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蓝涛报告与介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曹藩荣对研讨会进行了剖析,对粤北山茶产业发展,以品种选育区域品牌培育,产品技术标准,茶旅融合等难度进行把脉,对当地政府茶企的发展决心予以赞扬,并提出“振兴粤北山茶”的发展新思路。
粤北山茶(阳山)研讨会暨广东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头雁培育项目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回访评审会现场
研讨会期间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王秀明提到:粤北山茶一直处于艰难发展状态,茶叶作为“五大百亿”产业中的一项,要高度重视,做好县级《茶产业规划》,规划要符合用地可行性,具体要落实到每个乡镇、每个村,夯实工作基础,形成产业合力、定力。
曹藩荣导师提出:粤北山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要重新振兴粤北山茶,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为工作抓手:野生茶品种选育,加工工艺和环境特点入手,找到茶叶品质形成的原因,进而助力区域品牌打造。同时,充分肯定广东省清远市南岭之珠茶企在粤北山区推广林下种植大叶茶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绿水青山”生态红线要求。对粤北山区小气候环境进行了剖析,无论储藏茶环境,还是种植环境,粤北山区有一个神秘的“微生物小气候”茶仓优势,蒲坑茶后期转化就是案例。
研讨会互动环节,大东山茶代表企业乌山顶云雾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反映,如何做好野生茶病虫害防治工作;广东第一峰茶叶公司代表提出粤北地区古树茶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得到导师团的高度认同,导师团认为野生古茶树是“百里瑶山”的紧缺资源,加强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研讨会由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部长肖爱军总结,对粤北山茶(评审)研讨会在阳山县首次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广东“头雁”助力广东省“双百行动”予以赞美,希望在华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的指导下,粤北山茶产业会有新的产业机遇,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增光添彩,在高质量发展茶产业“五大百亿”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期一天半的茶叶产业“头雁”回访后,导师团紧接回访粤北韶关果蔬、粮食生产基地。为具体了解“头雁”学员产业发展情况,先后来到翁源县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始兴县美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开调研并进行具体分析和悉心指导。
在翁源县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丘文昌介绍,合作社主营有机水稻的种植、加工、销售。由于当地地形为地带,田块小,限制了农业机械化耕作;粮食副产品浪费大;特色宰相粉销量小。听取完该合作社负责人的介绍后,导师团唐湘如指出:一是“小田改大田”,便于机械化耕作;二是梯田冬种油菜花,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注重农产品深加工、酿造,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最后,特色“宰相粉”多样性研发,提高知名度,满足客户消费需求,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
1月20日,导师团来到“千年古邑,粤北粮仓”的始兴县回访调研了始兴县美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信誉农场创建单位,也是始兴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公司主营中高端蔬菜和优质稻的种植和销售,基地面积2100亩,每年采用“稻+菜”轮作的耕作方式进行水旱轮作。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新成效,自动化喷灌、无人植保、无人拖拉机、冷藏库、育苗大棚、数字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机耕道路等设施设备逐步完善。
华农导师团在始兴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与学员座谈交流
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传统的一产已不能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公司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以及环境优势,试图通过农文旅的结合,以研学为突破口轻资产运营,计划通过2-3年时间逐步实现三产融合,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导师团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一一解答。唐湘如教授首先提出,大数据平台应从1.0提升到2.0的建议,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知农事,及时发现农作生长情况,实现精准施肥打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经济效益。针对水稻种植模块,唐湘如教授再次提出,传统的水稻种植可尝试向旱稻种植转变,减少犁耙机耕作次数,降低灌溉水量和人工成本,实现降低稻谷种植的生产成本。最后,针对企业提出的农文旅产业融合需求,导师团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实现轻资产运营的同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华农导师团在曲江区马坝油粘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与学员交流产业发展情况
最后,导师团到访了韶关市曲江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了产业发展情况。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昌祥粮食有限公司子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集种植、烘干、储运、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从“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的名优特产马坝油粘米,被不良商家掺杂影响了其多年来的行业口碑。如何重塑马坝油粘米在市场的地位,解决众口福马坝油粘米在市场推广中的“卡脖子”问题?
导师团经过详细了解“众口福”的发展情况,对提出的问题也一一作了详细指导。唐湘如教授指出:解决马坝油粘米“卡脖子”的问题根本在于解决增产增香问题。通过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导师团队研发的“增产增香”技术,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提升马坝油粘米的米香和口感,让马坝油粘米站稳行业脚跟重出江湖。
本次导师回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意义重大。华南农业大学导师团用心用情用力为“头雁”学员做详细指导,加强了与“头雁”学员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氛围更加浓厚,是建立“头雁”培育及跟踪服务平台的新探索,形成了持续加强对“头雁”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的新机制,为粤北茶产业、果蔬及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为带动当地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战略部署。
通过此次回访,加强了交流联系,巩固了培训成果,进一步深入“头雁”学员们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进一步了解学员学以致用,训用结合,研学转化情况,提高培训的精准性,高效性,实用性,打下坚实基础。
图/文: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头雁”项目学员 邱展宗 沈艳欣